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羊肚菌轮作的术语和定义、轮作模式、栽培技术要求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花生与羊肚菌轮作的生产管理。
Title:Peanut-Morchella Rota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11T 27-2023《花生-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是湖北省黄冈市发布的关于花生和羊肚菌轮作的农业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轮作周期与茬口安排
标准明确指出,花生与羊肚菌的轮作周期为两年。第一年种植花生,第二年秋季至次年春季种植羊肚菌。这种茬口安排能够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积累。
2. 土壤准备
在花生收获后,需立即进行深翻耕作,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并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对于羊肚菌栽培,要求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之间,同时确保土壤疏松透气,避免积水。
3. 品种选择
花生应选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如“中花16号”等。羊肚菌则推荐使用“六妹”或“黑脉”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4. 播种技术
花生播种时间为每年4月中下旬,采用双行交错种植方式,株距保持在20-25厘米。羊肚菌播种则需在9月中旬开始,采用条播法,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5克。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于花生,主要防治蚜虫和地下害虫,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羊肚菌期间要注意防止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建议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感染部位。
6. 收获与储藏
花生应在荚果充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8月上旬左右。羊肚菌则需在其子实体完全展开但未开伞时采摘,鲜品应及时冷藏保存,干制品则需在通风干燥处自然晾干。
以上内容基于DB4211T 27-2023《花生-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