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肝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准备、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羊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 Vitro Culture of Sheep Liver Ce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59—2023《羊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羊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羊肝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其在特定领域的适用性。
细胞分离
标准要求使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分离。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将新鲜的羊肝脏组织清洗干净,去除多余的血液和脂肪组织;然后加入胰蛋白酶溶液,在适宜温度下孵育一定时间以达到最佳消化效果。此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以及消化时间等参数,以保证细胞活性。
培养基选择
推荐使用的培养基为DMEM/F12,需添加10%胎牛血清(FBS)、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终浓度分别为100U/ml和100μg/ml),以及谷氨酰胺(终浓度2mM)。此外还建议根据实验需求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这些成分的选择基于对羊肝细胞生理特性的深入研究,能够提供最适合细胞生长的营养环境。
换液频率与操作规范
为了维持良好的培养条件,每两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换液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剧烈振荡或直接冲击细胞层。通常采用半量换液的方式,即先吸出培养皿中约一半旧培养基,再补充等量的新鲜培养基。这样既能及时清除代谢废物又能保持稳定的培养环境。
质量控制指标
对于羊肝细胞体外培养的质量评估,标准提出了多个关键指标:
1. 细胞存活率:通过台盼蓝染色法测定,要求初次接种后72小时内细胞存活率不低于85%。
2. 生长曲线:绘制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其指数增长阶段是否正常。
3. 形态学特征: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是否符合预期,如是否呈多边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等。
4. 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检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特定蛋白(如白蛋白)的表达情况,验证细胞类型正确性。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