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瑞香狼毒发生等级划分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及等级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草原瑞香狼毒的发生程度评估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Daphne Odoriferous Occurrence on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原瑞香狼毒发生等级划分技术规程》(DB15/T 3241—2023)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原上瑞香狼毒的监测与管理。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瑞香狼毒”是指分布于草原地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牧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牲畜健康的威胁。“发生等级”则根据瑞香狼毒在单位面积内的密度及覆盖度划分为四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这一划分有助于后续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其次,在调查方法方面,规程要求采用样方调查法来确定瑞香狼毒的发生情况。具体操作时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布设样方。每个样方的大小设定为1平方米,通过记录样方内瑞香狼毒的数量和覆盖度来评估其发生程度。
再者,关于发生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轻度:瑞香狼毒单株数量较少,覆盖度低于10%。
- 中度:瑞香狼毒单株数量较多,覆盖度介于10%-30%之间。
- 重度:瑞香狼毒密集分布,覆盖度达到30%-60%。
- 极重度:瑞香狼毒几乎完全占据样方,覆盖度超过60%。
最后,规程还强调了结果应用的重要性。一旦确定了瑞香狼毒的发生等级,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例如,对于轻度发生区域可以通过人工拔除等物理手段进行处理;而对于重度及以上级别的发生区,则可能需要结合化学药剂喷洒等多种方式综合施策。
该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瑞香狼毒发生等级划分依据,也为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