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蚯蚓养殖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场地选择与建设、蚯蚓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病害防控、产品收获与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蚯蚓进行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thworm Breeding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285-2023《蚯蚓养殖生物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蚯蚓养殖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以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蚯蚓养殖及其相关生物处理活动。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 蚯蚓养殖:指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促进蚯蚓生长繁殖的过程。
- 生物处理:利用蚯蚓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
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概念的理解,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3. 场地选择与设施建设:
- 场地应远离水源保护区、居民区等敏感区域;
- 养殖设施需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系统,并配备遮阳避雨措施。
此部分内容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避免因选址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
4. 原料预处理:
原料需经过粉碎、堆沤等预处理步骤,使其达到适宜蚯蚓摄食的状态。此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5. 养殖管理:
包括投喂频率、温度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例如,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常为15℃~25℃,相对湿度60%~70%),定期检查并清理死亡蚯蚓等。
6. 产品收集与处理:
当蚯蚓长至一定规格后即可收获,收获后的蚯蚓可用于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领域;同时产生的蚓粪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需妥善储存运输。
7. 环境保护措施:
强调在整个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比如设置沉淀池处理渗滤液,合理规划废弃物堆放场所等。
以上内容涵盖了蚯蚓养殖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的主要环节,为企业和个人从事此类业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