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口黑鲈苗种繁育的场地要求、亲鱼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孵化管理、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口黑鲈苗种的人工繁育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Breeding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283-2023《大口黑鲈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大口黑鲈苗种繁育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标准规定,亲本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养殖群体,要求亲鱼年龄在2龄以上,体长达到25厘米以上,雌雄比例为1:1至1:1.5。亲本培育期间需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水温控制在18℃~28℃之间,溶解氧不低于5mg/L,pH值维持在7.0~8.5范围内。饲料投喂要科学合理,确保营养全面均衡。
二、繁殖季节与催产
繁殖季节一般选在每年4月至6月间,此时水温适宜,有利于胚胎发育。催产药物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效、低毒、残留少的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雌雄亲本注射剂量根据个体大小调整,通常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LRH-A2 5微克~8微克,雄鱼减半。
三、孵化管理
受精卵应在专用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池底铺设细砂或网片防止粘连。孵化用水需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水温控制在18℃~22℃,溶氧保持在4mg/L以上。孵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清除死卵坏卵,保持水质清新。
四、苗种培育
刚出膜仔鱼需暂养于静水中,待完全吸收卵黄囊后转入育苗池继续培养。初期投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适口饵料,随着鱼苗生长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培育期间要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换水增氧,监测水质指标,预防疾病发生。
五、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定,禁止使用违禁药品。苗种起捕前需停食1天~2天,确保肠道排空,便于运输存活率提高。运输途中注意保温保湿,避免剧烈震动。
以上是对DB12/T 1283-2023《大口黑鲈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