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毛虫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草地毛虫的监测、预测及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Forecasting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333—1999《草地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草地毛虫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草地毛虫预测预报的主要对象为危害草原植被的各类毛虫,包括但不限于草地螟、小地老虎等。监测范围应覆盖全省主要草原区域,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的草场。
2. 调查方法
- 样地设置:每100公顷设立一个调查样地,样地内需均匀分布若干个观察点。
- 取样时间:每年从4月开始至9月结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 数据记录:记录各龄期幼虫数量、分布情况及寄主植物种类等信息。
3. 预测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草地毛虫的发生趋势。模型参数包括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当某一区域连续两年出现高密度毛虫时,应启动预警机制。
4. 防治措施建议
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并提倡使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种群增长。
5. 报告制度
各级农业部门需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内容涵盖当前虫情状况、发展趋势预测以及采取的具体防控措施。对于突发性灾害事件,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并组织应急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63/T 333—1999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了提炼和说明,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草地毛虫预测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