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青海省浅山、脑山地区春小麦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浅山、脑山地区的春小麦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ing Wheat in Shallow Mountain and Brain Mountain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301.4—1998《浅山、脑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浅山和脑山地区的春小麦种植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这些地区具有气候冷凉、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对栽培技术有特殊需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
标准原文: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剔除病粒、虫蛀粒及杂质,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
解读: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产量。精选种子能够提高田间的整齐度,减少因种子质量问题导致的缺苗断垄现象。病粒和虫蛀粒可能携带病原菌或害虫,若不剔除会影响整个地块的健康生长环境。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出苗情况,低于85%的发芽率意味着大量种子无法正常萌发,从而增加补种成本并降低最终产量。
播种期
标准原文:
春小麦适宜播种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通过2℃~3℃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至中旬为宜。
解读:
春小麦耐寒性较强,但过早播种可能导致种子受冻害,而过晚播种则会错过最佳生长季节,影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气温稳定通过2℃~3℃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表明土壤温度已足够支持种子萌发而不易受到低温伤害。4月上旬至中旬通常是这一条件满足的时间段,各地可根据具体的小气候调整播期。
施肥管理
标准原文: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其中氮肥占总施肥量的50%,磷肥占30%,钾肥占20%。
解读:
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全面营养,同时避免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氮磷钾的比例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设定,氮肥促进茎叶生长,磷肥有助于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钾肥增强抗逆性和籽粒品质。这种配比既满足了春小麦生长的需求,又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灌溉
标准原文:
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灌水量不宜超过50毫米,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需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解读:
浅山和脑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少量多次”灌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同时避免因一次性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或养分流失。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是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充足的水分供给对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
标准原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播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预防地下害虫;生长期间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
解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春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药剂拌种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或潜伏在内部的害虫卵,降低后期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昆虫或利用微生物制剂,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的手段,两者结合使用既能达到良好效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措施,可以在浅山和脑山地区实现春小麦的优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