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水旱轮作模式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早稻与鲜食秋大豆水旱轮作模式的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Early Autumn Soybean Water-Drought Rotation Mod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109-2022 早稻—鲜食秋大豆水旱轮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衢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稻与鲜食秋大豆的水旱轮作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早稻和鲜食秋大豆品种。早稻品种要求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高产性和适应性;而鲜食秋大豆则需具备良好的品质特性如籽粒饱满、口感好等,并且要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一定的耐受力。
二、播种育苗
对于早稻来说,在适宜的季节进行适时播种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播种前需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包括晒种、浸种及催芽等步骤以提高发芽率。同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保证每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至于鲜食秋大豆,则应在早稻收获后立即抢种,避免错过最佳播种期。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穴播两种形式,具体取决于地块大小和个人习惯等因素。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首先,在水分管理方面,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例如,在早稻生长期间保持田面湿润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而在鲜食秋大豆开花结荚期,则需要适当增加供水量。
其次,在施肥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基肥施用时应结合测土配方结果确定氮磷钾的比例;追肥则需根据作物长势灵活调整用量和种类。
此外,还需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控制,防止其扩散蔓延。
四、采收贮藏
当鲜食秋大豆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豆荚影响品质。之后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豆子迅速冷却至4℃左右并转入低温库房储存,这样不仅能够延长保鲜时间还能保持较好的风味。
五、环境保护
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环保意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料的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以上就是关于《DB3308T 109-2022 早稻—鲜食秋大豆水旱轮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点内容的具体解释说明。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