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病媒生物防制器具中毒饵站的使用技术要求、设置原则、维护管理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毒饵站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Pest Control Devices - Part 2: Bait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253.2─2023病媒生物防制器具使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毒饵站》是一项专门针对毒饵站在病媒生物防制中应用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毒饵站的结构、材质、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方法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将选取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毒饵站的材质选择上,标准要求其应采用耐候性强、不易被啮齿类动物咬破的材料制成。例如,第4.1条规定:“毒饵站的外壳应由高强度塑料或金属制成。”这一规定确保了毒饵站在户外长期使用的耐用性,避免因材质问题导致毒饵泄漏,从而引发二次污染或者误食风险。
其次,关于毒饵站的安装位置,标准强调要根据目标害虫种类和活动习性来确定具体地点。第5.1条指出:“鼠类毒饵站宜放置于墙角、管道附近等隐蔽处;蚂蚁毒饵站则需靠近蚁路。”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有效吸引目标害虫进入毒饵站内取食,还能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再者,在毒饵投放量方面,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导。第6.2条规定:“每次投放毒饵时,应控制单个毒饵站内的毒饵重量不超过50克,并定期检查补充。”这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毒饵浓度,既能保证杀灭效果又可防止过量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此外,对于毒饵站的维护管理,标准同样提出了严格要求。第7.1条提到:“每个毒饵站均需建立档案记录,包括安装日期、使用情况、更换频率等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掌握各毒饵站的工作状态,便于后续调整优化防制方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DB3311T 253.2─2023病媒生物防制器具使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毒饵站》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毒饵站的应用流程和技术要点,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这些规定,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还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