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田菁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盐碱地田菁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sbania Seed Production o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田菁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 3705T 18-2023)是针对盐碱地环境下的田菁种子生产制定的技术规范。这一规程在保障种子质量和提高产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规程强调了种子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准备。根据规程要求,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pH值适中的地块。具体来说,土壤pH值应在7.0至8.5之间,这是田菁生长的最佳范围。此外,对于盐碱地而言,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尤为重要,以防止土壤盐分过高影响作物生长。
其次,在种子繁育过程中,规程明确了田菁的播种时间和密度。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具体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时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株距为15厘米,这样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关于田间管理,规程指出要定期监测田菁的生长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需密切注意是否有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施药处理。同时,还应注意合理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后期则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助于提高种子质量。
最后,规程对收获与储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田菁荚果由绿色转为黄色且大部分已成熟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的种子需要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2%,然后装袋入库保存。储藏环境应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
以上是对《盐碱地田菁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这些规定为确保盐碱地条件下田菁种子生产的成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