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规范化播种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方法、播种量及质量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的播种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ized Wheat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规程》(DB3707/T 071—2022)是山东省潍坊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播种的技术流程,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根据标准第4.1条的规定,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土壤耕作、种子处理和肥料施用。土壤耕作要求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且无杂物;种子处理则强调要进行精选和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肥料施用需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来进行,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二、播种时间与深度
第5.1条指出,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为秋分至寒露之间,具体时间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关于播种深度,标准建议控制在3-5厘米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又能避免因过深或过浅导致出苗不良的问题。
三、播种方式
标准第6.1条明确了三种主要的小麦播种方式:条播、穴播和撒播。其中,条播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并提高作业效率;穴播适合于坡地或者地形复杂的地方;而撒播虽然操作简单但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因此不推荐大面积使用。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第7章提出了具体的措施。首先,在幼苗期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壮苗;其次,在拔节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最后,在抽穗扬花期注意防治病虫害,并适时喷洒叶面肥,增强抗逆能力。
以上就是对《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规程》(DB3707/T 071—2022)中部分内容的解读。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农民朋友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小麦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