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伴生栽培中化肥减施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日光温室进行伴生栽培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减施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in Companion Cultivation under Solar Greenhouses DB3707/T 067—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7/T 067—2022《日光温室伴生栽培化肥减施技术规程》是一项山东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在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日光温室”、“伴生栽培”、“化肥减施”等核心概念。例如,“化肥减施”是指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量。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技术要求
1. 土壤检测与肥力评估
标准强调了在实施化肥减施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检测,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施肥方案。比如,当土壤pH值低于6时,应考虑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碱度;如果有机质含量过低,则需要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2. 合理搭配肥料种类
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配比氮磷钾的比例。对于喜硝态氮的蔬菜如番茄,可以适当增加硝态氮的比例;而对于耐瘠薄环境的作物则可降低氮肥比例。此外,还鼓励使用缓释肥或控释肥来延长肥效期,减少频繁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
3. 精准灌溉与施肥结合
推荐采用滴灌系统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水分利用率,还能精确控制每次施肥量。例如,在黄瓜生长初期可设置较低浓度的营养液,进入盛果期后再逐步提高浓度直至达到最佳水平。
4. 生物肥料的应用
鼓励农户选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肥料作为补充。这些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并且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从而间接减少了化学氮肥的需求量。
5. 监测与调整机制
要求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定期采集田间数据(如植株长势、叶片颜色变化等),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如果发现某些区域出现缺素症状,则需立即补救措施,避免因单一元素缺乏影响整体产量。
注意事项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
- 对于初次尝试该模式的农户来说,建议从小规模试验开始积累经验后再扩大面积;
- 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实施方案。
总之,《日光温室伴生栽培化肥减施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推动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