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凉山黑绵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羊舍建设、饲料与营养、繁殖管理、卫生防疫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凉山黑绵羊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Rearing and Management of Liangshan Black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35-2023《凉山黑绵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凉山黑绵羊的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羊肉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要求养羊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设。场区布局要合理,包括生产区、管理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生产区内需设置清洁道和污染道,避免交叉污染。此外,圈舍设计应考虑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确保羊群生活环境舒适。
二、品种选择与引种
凉山黑绵羊作为本地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标准强调,在引种时应选择健康无疾病的种羊,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同时,鼓励采用本品种选育技术,保持遗传纯度,防止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
三、饲料与营养
饲料供应是保证羊群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标准规定,饲料配方应根据羊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青贮饲料和干草是主要粗饲料来源,精料则以玉米、豆粕为主。饮水质量也至关重要,必须保证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水源。
四、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指出,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免疫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接种疫苗。同时,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向兽医部门报告。
五、繁殖管理
繁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种公羊与母羊的比例一般为1:25-30,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母羊妊娠期约为150天,产羔后需精心护理,确保羔羊成活率。断奶后的羔羊应分群饲养,逐步过渡到成年羊的饲养方式。
以上内容涵盖了凉山黑绵羊饲养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促进凉山黑绵羊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