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宁河流域饲用燕麦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宁河流域饲用燕麦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age Oat Seed Production in Anning River Bas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31-2023 安宁河流域饲用燕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安宁河流域地区饲用燕麦种子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从品种选择、播种管理到收获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饲用燕麦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例如,应优先选择具有高产潜力、抗倒伏能力以及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具有一定抵抗力的品种。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播种管理部分,标准指出最佳播期为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同时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公斤左右,并根据土壤肥力调整行距与株距。此外还提到要施足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使用,这样可以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并提高后期产量。
再者,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提到了灌溉与排水措施。由于安宁河流域属于半干旱地区,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对于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非常关键。特别是在抽穗开花期前后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发生。
最后,在收获阶段,当大部分籽粒变黄但仍有少量绿色时即可开始收割作业。此时收获不仅能够减少损失还能有效防止因过度成熟而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晴朗干燥的日子进行操作以利于后续晾晒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就是对DB5134T 31-2023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可以提高饲用燕麦种子生产的效率,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