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接触用非防盗塑料瓶盖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注塑、吸塑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接触用非防盗塑料瓶盖。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on-Tamper-Proof Plastic Caps for Food Contact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839-2023《食品接触用非防盗塑料瓶盖通用技术要求》是湖南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用非防盗塑料瓶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为原料制成的非防盗式塑料瓶盖。
技术要求
1. 感官要求:瓶盖应无异味、无异色、无杂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确保瓶盖不会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
2. 物理机械性能:
- 密封性:瓶盖与瓶体配合后应能有效密封,防止内容物泄漏。
- 跌落性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跌落测试,瓶盖不应破裂或脱落。
- 扭矩:瓶盖开启和拧紧的扭矩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使用方便且安全。
- 耐热性:瓶盖在一定温度下不应变形或开裂,以适应不同储存环境。
3. 卫生指标:瓶盖材料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铬)、苯类溶剂残留量、己内酰胺、双酚A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确保食品安全。
4. 微生物指标:瓶盖表面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
试验方法
- 感官检测:通过目视和嗅觉检查瓶盖是否符合感官要求。
-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采用标准仪器设备进行密封性、跌落性能、扭矩值及耐热性的测定。
- 卫生指标分析: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有害物质含量。
- 微生物检验:按照GB 4789系列国家标准执行微生物项目检测。
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前需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每批产品均需提供合格证明文件。对于不合格项可复检一次,若仍不合格则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 标志:应在瓶盖上标注生产厂名、地址、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
- 包装:采用防潮、防尘措施妥善包装,避免运输过程中损坏。
- 运输:轻装轻卸,防止剧烈碰撞;避免日晒雨淋。
- 贮存:存放在通风干燥处,远离热源,堆放高度适当,保持清洁卫生。
此标准旨在规范食品接触用非防盗塑料瓶盖的质量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