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尾鲴湖泊生态放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质量要求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黄尾鲴在湖泊中的生态放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Stocking of Yellow Catfish in Lak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815-2023《黄尾鲴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黄尾鲴在湖泊环境中的生态养殖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放养前准备
条文内容: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黄尾鲴苗种,并确保其适应湖泊生态环境。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放养前对鱼苗健康状况的严格把控。健康的鱼苗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需要评估湖泊的水质、水温等自然条件是否适合黄尾鲴生长。
2. 放养密度
条文内容: 根据湖泊面积和水体生产力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公顷水域放养量不超过1000尾。
解读: 合理的放养密度对于维持湖泊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放养密度都会影响黄尾鲴的成长速度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计算水域生产力来设定放养数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
3. 日常管理
条文内容: 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包括溶解氧、pH值等指标;及时清理湖面漂浮物。
解读: 水质是决定鱼类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期检测这些参数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保持良好的水面清洁也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初级生产者的活力。
4. 病害防控
条文内容: 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解读: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采用合法合规的方式来进行日常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不仅可以保护黄尾鲴健康成长,还能保障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5. 收获与销售
条文内容: 成熟后应及时捕捞上市,不得延迟超过规定时间。
解读: 及时收获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腾出空间给下一季养殖使用。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就是关于DB43/T 2815-2023《黄尾鲴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及其意义的简要分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