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栀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栀子的采收与产地初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rdenia Jasminoides Harvesting and Primary Processing at Place of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800-2023《栀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栀子的采收和初加工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采收时间:标准规定栀子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果实成熟时,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间。此时果实颜色由绿转黄,果皮厚实,籽粒饱满,是药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期。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2. 采收方法:要求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损伤。采摘时应选择晴天进行,以减少水分含量,保持果实的新鲜度。同时,要注意保护植株,避免对根部造成伤害。
3. 初加工步骤:
- 清洗:将采摘后的栀子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 晾晒:清洗后的栀子需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自然晾晒,直至水分含量降至安全水平。此过程需定期翻动,保证均匀干燥。
- 分级:根据栀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进行人工分级,确保同一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 包装:使用透气性好的材料进行包装,防止霉变,并标注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4. 储存条件:成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0%。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处理受潮或发霉的产品。
5. 质量检测:每批产品在出厂前都需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水分含量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等。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上市销售。
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栀子药材的整体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