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榈木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花榈木的人工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Swietenia Macrophylla by S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75-2023《花榈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花榈木的播种育苗工作,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集,并强调种子成熟度对育苗成功的重要性。种子采集时间通常在9月至10月间,当蒴果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即可采摘。采集后的种子需及时晾晒并去除果翅,以保证发芽率。对于种子的储藏,要求采用密封干燥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之间,以防止霉变和失去活力。
2. 播种前准备
播种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地方。整地时要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同时施足基肥。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水浸种和沙床催芽。温水浸种是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稍晾干即可播种;而沙床催芽则是将种子与湿润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置于通风处催芽至露白后再行播种。
3. 播种方法与管理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cm左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要及时覆盖稻草或其他遮盖物保湿保温,并定期检查土壤湿度,保持适度湿润。幼苗出土后要逐步撤除覆盖物,加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进行治理。
4. 苗木移栽与养护
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一般为10-15cm)且具有3-4片真叶时可进行移栽。移栽前要对苗圃地进行彻底清理和平整,按照株行距50cm×50cm的标准挖穴定植。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损伤。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还要定期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比例,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通过以上关键环节的科学管理和严格遵循标准要求,可以有效提升花榈木苗木的质量,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规程不仅适用于湖南地区,也为其他类似生态条件下的花榈木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