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辣椒)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繁育、杂交制种田准备、田间管理、授粉技术、采收与加工、质量检验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DB13/T 5853-2023)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的技术流程,确保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杂交制种的基本概念,如亲本选择、隔离区设置等。其中,亲本选择需考虑遗传特性和适应性,这直接关系到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和产量。隔离区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污染,保证杂交种子纯度。标准要求隔离距离至少为500米,并且在风向的上风口方向增加隔离带宽度。
其次,“亲本繁殖与管理”章节强调了亲本繁殖的关键环节。亲本繁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在开花期,要密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器发育。此外,亲本繁殖田还需定期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应及时清除,避免影响整体质量。
再者,“杂交授粉”部分详细规定了授粉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标准指出,授粉时间宜选在晴天上午9时至11时,此时气温适宜,花粉活力最高。授粉前要对父本和母本进行标记,确保授粉准确无误。授粉后要记录授粉日期、授粉量等信息,便于后续追踪和管理。同时,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但必须注意授粉工具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最后,“种子采收与处理”章节明确了种子采收的标准和方法。标准建议在果实充分成熟后进行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种子。采收后的种子需要经过清洗、晾晒、脱粒等一系列处理工序,确保种子纯净度达到98%以上。此外,种子处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潮防虫,妥善保存,以延长种子寿命。
总之,《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DB13/T 5853-2023)涵盖了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的全过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茄果类蔬菜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