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困境未成年人风险分级干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分级干预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困境未成年人的风险评估与分级干预工作,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指导。
Title:Specification for Risk Grading and Intervention of Minors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842-2023困境未成年人风险分级干预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困境未成年人的定义,即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处于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中的未满十八周岁的人。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对象范围。
其次,在风险评估部分,标准提出了采用三级风险评估体系。一级风险为低风险,指存在轻微生活困难但不影响正常成长;二级风险为中等风险,指存在较严重的生活、教育或医疗问题,需要及时介入;三级风险为高风险,指面临生命威胁或严重侵害合法权益的情况。这种分级有助于精准施策,合理调配资源。
在干预措施方面,标准要求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干预手段。对于一级风险,主要通过社区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预防问题升级;二级风险则需启动专业社工服务,并协调多部门联动解决具体问题;三级风险必须立即启动紧急保护程序,包括临时安置、心理危机干预等应急措施。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动态跟踪与评估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对所有接受干预的未成年人定期进行重新评估,确保干预效果持续有效。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培训与监督的相关内容,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这些核心条款构成了整个标准的框架,为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