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德清早园笋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德清早园笋。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Deqing Early Bambo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德清早园笋》(DB3305/T 285-2023)是由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布的关于德清早园笋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德清早园笋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采收、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德清早园笋的生产与销售,确保产品质量。
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德清早园笋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武康街道、乾元镇、新市镇、钟管镇、洛舍镇、禹越镇、新安镇、雷甸镇、莫干山镇、阜溪街道、舞阳街道等11个乡镇街道内。这一范围内的特定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是德清早园笋独特品质形成的基础。
二、自然环境
德清早园笋生长的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特点。土壤以黄壤土为主,pH值为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无霜期长达230天。这些条件为德清早园笋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栽培技术
标准对栽培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种植前需选择优质种竹,种竹应具备良好的生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20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0.7米至0.8米,株距保持在0.5米至0.6米。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每年施用有机肥不少于2次。灌溉则需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四、采收
德清早园笋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收时应选择笋体饱满、色泽鲜嫩的笋作为采收对象,避免损伤竹鞭。采收后的笋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变质。
五、质量要求
德清早园笋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部分。感官指标要求笋体完整、无裂痕、无病斑、无机械损伤,色泽呈浅黄色或淡绿色,气味清香。理化指标方面,鲜笋水分含量不得低于90%,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5%,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2%。
六、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采用目测和嗅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化指标则通过实验室分析测定。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粗纤维含量采用酸碱消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七、检验规则
每批产品均需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数量不少于总产量的千分之五。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时判定为合格品,否则需重新取样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八、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德清早园笋的产品包装上必须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雨防晒,装卸时轻拿轻放。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0℃至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至90%之间,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德清早园笋》(DB3305/T 285-2023)通过对德清早园笋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严格规范,不仅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有效维护了“德清早园笋”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