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的技术要求、监测与评估、维护与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后的后期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Post-Management of Risk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DB32/T 460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04-202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污染地块在完成风险管控或修复后如何进行后期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后期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地块达到预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且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为此,提出了以下原则:
1. 持续性原则:要求后期管理要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能因为短期内未发现明显问题就停止管理。
2. 动态监测原则:强调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和内容,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到后期管理过程中来,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关于后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定期检查与维护:包括对风险管控设施、修复工程设施等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2. 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土壤、地下水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设定的标准。
3.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4. 资料归档:将所有相关的检查记录、监测数据、评估报告等资料妥善保存,形成完整的档案体系。
三、关于后期管理的责任主体
明确规定了由污染责任人负责具体的后期管理工作。如果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则需协商确定各自职责范围,共同承担后期管理任务。此外,还提到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关于后期管理的效果评价
最后强调了效果评价的重要性,要求通过对比前期设定的目标,全面分析后期管理的实际成效。对于未能达标的情况,应深入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方案,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这一步骤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