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佳木斯水稻品种(系)稻瘟病抗性离体叶片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判定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佳木斯地区水稻品种(系)稻瘟病抗性的离体叶片鉴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 Vitro Lea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Varieties (Lines) against Blast Disease in Jiamus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85-2023 佳木斯水稻品种(系)稻瘟病抗性离体叶片鉴定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用于评估水稻品种或品系对稻瘟病抗性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 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至抽穗期之间,选择长势均匀、无病害的健康植株作为供试材料。
解读: 这一阶段的水稻叶片正处于快速生长且代谢活跃的状态,此时采集的叶片更能真实反映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自然抗性水平。避免使用有病斑或其他损伤的叶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接种方法
标准要求: 使用稻瘟病菌株悬浮液均匀喷洒于离体叶片表面,并置于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5±2℃条件下培养48小时。
解读: 精确控制接种浓度和环境条件是保证实验重复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较高的湿度有助于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而适宜的温度则模拟了田间发病的理想气候条件,从而更接近实际生产中的感染情况。
观察指标与分级
标准要求: 根据发病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比例分为五个等级:0级表示完全无病;1级为轻微发病但不超过10%;以此类推直至5级表示严重发病超过70%。
解读: 这种分级方式便于直观地比较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抗病能力差异。特别是对于育种工作者而言,能够快速筛选出高抗或低感品种,为后续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评价与报告
标准要求: 每个样品至少设置三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评定依据。同时需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并形成书面报告存档备查。
解读: 多次重复试验可以有效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完整的档案保存不仅有利于长期跟踪研究进展,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质量争议提供了原始证据支持。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2308T 185-2023》从样品准备到数据分析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旨在建立一套标准化、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来衡量水稻品种抵抗稻瘟病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