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气象适宜度的等级划分、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冰雪旅游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估及相关服务工作。
Title:Meteorological Suitability Rating for Winter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89-2023《冰雪旅游气象适宜度等级》是辽宁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冰雪旅游气象适宜度的评价指标、分级方法和评估流程等内容,为冰雪旅游活动的组织、管理及安全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评价指标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应综合考虑气温、降雪量、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例如,气温是影响滑雪体验的重要因素,标准中将气温分为五个等级:优(≤-10℃)、良(-10℃至0℃)、一般(0℃至5℃)、较差(5℃至10℃)以及差(>10℃)。这一划分有助于合理安排滑雪场的运营时间,避免因气温过高导致积雪融化影响游客体验。
关于降雪量,标准建议以最近7天累计降雪量作为参考依据。当降雪量达到或超过10厘米时,可评定为“优”级;若降雪量介于5到10厘米之间,则为“良”级;低于5厘米但不低于2厘米时为“一般”级;小于2厘米但大于0厘米时为“较差”级;无降雪则归为“差”级。这样的分类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设施维护计划,并向潜在游客提供准确的信息。
风速也是衡量天气条件好坏的关键参数之一。标准提出当平均风速不超过4米/秒时视为理想状态;若风速处于4至8米/秒范围内,则属于良好状况;而超过8米/秒即可能对户外活动构成威胁,需谨慎对待。
此外,相对湿度同样受到重视。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低时(如相对湿度低于60%),通常意味着干燥舒适的环境,适合开展各种冰雪运动项目;反之,如果相对湿度偏高甚至接近饱和,则可能导致结冰现象发生,从而降低游玩乐趣并增加安全隐患。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准则。例如,在某些特定区域可能存在独特的微气候特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来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总之,《冰雪旅游气象适宜度等级》通过系统化地整合多种自然条件下的数据信息,不仅提升了冰雪旅游服务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