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设计原则、选址与布局、结构设计、材料要求、配套设施及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of Marine Fish - DB21T 387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74-2023《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设计规范》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设计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设计原则部分,标准明确指出养殖池的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经济高效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要注重经济效益。例如,设计时应当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避免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要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
其次,在养殖池的基本要求中,标准规定了养殖池的形状、尺寸、深度等基本参数。养殖池宜采用矩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宜为2:1至3:1之间,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水流组织和鱼类活动的需求。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5米至2.5米,具体深度取决于养殖品种的要求以及水处理系统的配置情况。此外,养殖池的坡度也应符合一定标准,通常内壁坡度不应大于1:3,以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再者,关于水体净化系统的设计,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体净化系统是保证养殖水质的关键环节,包括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和化学处理等多个组成部分。物理过滤主要去除悬浮颗粒物,可采用砂滤、微滤机等方式;生物过滤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质,常用的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设备;化学处理则用于调节pH值、消毒杀菌等,可使用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杀菌器等装置。这些设施的布局和规模需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质目标来确定,确保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方面,标准强调了防渗漏、防逃逸的重要性。养殖池底部及侧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和养殖用水流失。同时,养殖池上方应设置必要的遮阳棚或其他防护结构,防止鸟类捕食以及人为干扰。对于出口处还需安装防逃逸网或者其他拦截设施,确保养殖对象不会意外逃出。
综上所述,《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设计规范》DB21/T 3874-2023从多个维度对养殖池的设计提出了具体指导,涵盖了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遵循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整体质量,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