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百合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原则、方药应用及调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师对百合病的诊疗指导。
Title:Guidelines for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ly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ZY00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583-2024 百合病中医诊疗指南》的修订过程中,标准制定者对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更新。相较于前版标准,《TCACM 1583-2024》在“百合病的辨证要点”部分作出了重要调整,明确将“心肺阴虚、虚火内扰”作为核心病机,并强调了“养阴清热、安神定志”的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这一变化不仅是对传统文献的继承,更体现了现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对百合病认知的深化。本文将以“百合病的核心病机与治疗原则的变化”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旧版本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实际诊疗中的意义。
在《TCACM 1583-2024》中,百合病的病机被重新界定为“心肺阴虚、虚火内扰”。这一表述较之以往版本更为精准,突出了“阴虚”与“虚火”在百合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此前版本多以“心阴不足、虚火上炎”或“肺胃阴伤、虚火内生”等说法为主,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在整体辨证逻辑上略显分散。
新版本通过整合心肺两脏的功能关系,提出了“心肺阴虚”这一统一的病机框架,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同时,“虚火内扰”一词的引入,进一步明确了百合病患者常见症状如烦躁、失眠、口干、舌红少苔等的病理基础,使诊断与治疗更具针对性。
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养阴清热、安神定志”为百合病的主要治法。相比旧版中较为笼统的“滋阴润燥”或“清热安神”等提法,新版本更加注重药物配伍的科学性与疗效的协同性。例如,在方剂选择上,推荐使用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等经典方剂,并强调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化裁,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此外,新版指南还特别指出,对于长期服用西药导致阴液耗伤的患者,应重点考虑百合病的可能,并结合中药调理,以减少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这一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慢性病高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能够有效提升中医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TCACM 1583-2024》在百合病的病机与治疗方面的调整,既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化,也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医师在实际诊疗中应充分理解并掌握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运用中医药手段,提高百合病的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