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捕捞、运输与投放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捕捞、运输及投放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arvesting, Transportation and Stocking of Procambarus clarkii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126-2023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运输与投放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的苗种捕捞、运输和投放过程,确保苗种质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苗种捕捞
捕捞时间
标准规定,苗种捕捞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这一时间段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苗种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降低死亡率。此外,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捕捞,有助于保护苗种健康。
捕捞工具
推荐使用专用的捕捞网具,如地笼网或拖网。这些工具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符合规格的苗种,并尽量减少对苗种身体的损伤。同时,捕捞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轻柔,防止苗种受到机械伤害。
苗种运输
运输容器
标准要求使用透气性良好的容器进行运输,如塑料周转箱或专用运输袋。容器内部需铺设湿润的稻草或海绵等材料,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运输前应对容器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无污染源。
运输条件
运输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氧气供应。温度宜保持在8℃至15℃之间,可通过冰块降温或使用制冷设备实现。氧气供应则需通过充氧泵或其他方式保证充足,防止缺氧导致苗种窒息。
苗种投放
投放前准备
在投放前,应对养殖池塘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投放前两天,可向池塘中注入新水并投放适量的浮游生物,为苗种提供适应环境的机会。同时,检查池塘水质,确保pH值、溶氧量等指标符合标准。
投放方法
苗种投放时应分批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量投放造成池塘环境突变。投放时,应将装有苗种的容器缓慢放入水中,让苗种逐步适应池塘水温,然后轻轻倒出苗种。整个过程要平稳操作,避免剧烈动作。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技术规范,可以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苗种的存活率和养殖效果,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