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原料选择与配方、菌棒制作工艺、灭菌处理、接种技术、培养管理及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代料香菇菌棒的工厂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 Production of Substitute-material Shiitake Mushroom Lo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234-2023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代料香菇菌棒的工厂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
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例如,接种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这些条件对于防止杂菌污染至关重要,确保菌种健康生长。
2. 原料选择与处理
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并建议添加适量的麸皮或玉米芯以增加养分。此外,所有原料都需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消除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3. 菌种培养
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的成败。标准指出,菌种培养基配方应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比例配制,并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菌丝发育情况。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瓶后,还需观察7天确认无异常现象方可使用。
4. 装袋与灭菌
在装袋环节,要注意袋子的密封性,避免空气进入导致污染。灭菌是关键步骤之一,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的压力应达到121°C持续2小时以上。这一步骤能够有效杀灭绝大部分有害微生物。
5. 接种操作
接种工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工作人员需穿戴好防护服并彻底消毒双手。接种量要适当,过多会增加成本,过少则可能影响出菇率。同时,接种后的菌棒应立即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
6.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除了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外,还需要定期翻动菌棒促进均匀发酵。如果发现有杂菌侵入的现象,应及时隔离处理,防止扩散。
7. 出菇管理
当菌棒表面出现大量原基时即可开始催蕾。此阶段需要降低温度至10℃左右,并适当减少通风换气次数。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逐步恢复正常管理措施直至收获。
通过遵循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地提升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希望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共同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