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志愿气象观测站的选址、建设、运行、数据采集与传输、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志愿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Voluntee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2T 036-2023 志愿气象观测站管理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志愿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观测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第5章 观测站选址
第5.1条明确规定了观测站应选择在远离大型污染源、电磁干扰源和高大建筑物的地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一规定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要求选址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条件,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偏差。
第5.2条指出,观测站的地理位置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区域内的气候特征。这意味着站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环境状况,还要结合历史气候资料,确保其长期监测的价值。
第7章 数据采集与传输
第7.1条要求所有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并定期维护保养,以保证数据采集的精确性。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也是保障数据质量的基础工作。定期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仪器误差,而良好的维护则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第7.2条强调数据采集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状态、维护时间及内容等信息。这些详细的记录不仅有助于追踪问题来源,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9章 资料归档与共享
第9.1条规定志愿气象观测站需建立健全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将所有相关的文字、图像、电子文档等资料分类保存,并制定相应的查阅权限管理制度。此举旨在保护敏感信息的同时,促进资源共享,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9.2条鼓励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但同时也提出要遵循国家关于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这表明,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兼顾安全与隐私保护两个方面。
结语
《DB4102T 036-2023 志愿气象观测站管理规范》从选址到运营再到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于从事或计划参与志愿气象观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来说,理解和遵守这项标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工作的成效,更关乎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