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的气象等级指标及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早稻生产过程中集中育秧和移栽环节的气象条件评估与指导。
Title:Rice Early-season Centralized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Meteorological Gra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48-2023《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气象等级》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稻的育秧与移栽过程中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估。通过科学的气象指标体系,为农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减少气象灾害对早稻生产的影响。
气象等级划分
标准将早稻育秧和移栽期间的气象条件划分为三个等级:适宜、较适宜、不适宜。这种分级有助于农民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调整种植计划,确保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 1. 适宜条件
适宜条件下,气温适中,降水适量,日照充足。这些条件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健康成长。标准中规定,日平均气温应在12℃以上,降水量在50至100毫米之间,且连续5天以上的日照时数不少于20小时。
# 2. 较适宜条件
当某些气象要素稍有不足或略有偏差时,可视为较适宜条件。例如,日平均气温在10至12℃之间,降水量在30至50毫米之间,日照时数在15至20小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弥补不利因素的影响。
# 3. 不适宜条件
不适宜条件下,气象条件明显不利于早稻的育秧和移栽。如日平均气温低于10℃,降水量少于30毫米或超过100毫米,日照时数少于15小时等。遇到此类情况,应推迟育秧时间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关键气象要素监测
标准强调了对关键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速和日照等。这些数据的准确获取是进行气象等级评定的基础。同时,建议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气象观测网络,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农业气象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标准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具体要求。包括定期发布气象预报信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此外,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手机APP、短信平台等,及时向农户传递气象信息和服务建议。
结语
DB36/T 848-2023《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气象等级》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江西省早稻生产的气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气象条件评估,可以有效降低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