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的场地选择、发酵床制作、鹅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河北省范围内利用果林下发酵床进行生态养鹅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Goose Raising with Fermentation Bed in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4T 453-2023《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的生产过程,提高养鹅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标准规定了果林下养鹅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例如,鹅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5℃至25℃),湿度控制在60%到70%之间。这些参数对于确保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2. 发酵床管理:发酵床是该养殖模式的核心部分,标准对发酵床的材料选择、铺设厚度及日常维护有明确要求。推荐使用稻壳、木屑等有机物作为主要材料,并建议铺设厚度不低于30厘米。定期翻动发酵床以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持良好的发酵状态,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3. 饲料与饮水:标准强调了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和清洁饮水的重要性。饲料需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营养成分,同时保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供应。此外,还提倡采用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4. 疾病防控: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指出应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定期对鹅群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
5. 废弃物处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标准特别提出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鼓励将鹅粪便作为肥料回用于果林种植,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不仅关注了鹅的健康养殖,同时也注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依据。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养殖模式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