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设施蔬菜生产中玉米秸秆的腐熟还田作业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turning Rotted Corn Straw to Field in Facility Vegetable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05—2023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地方标准。这项标准的发布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有效解决玉米秸秆处理难题,同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以设施蔬菜栽培为主的地区,特别是那些需要大量使用有机肥料来提升土壤质量的地方。这一定位明确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即设施农业中的蔬菜种植基地,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生态友好型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农户和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玉米秸秆预处理要求
标准强调了玉米秸秆在用于腐熟还田前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其中包括切碎至长度不超过10厘米,并且含水量控制在60%-70%之间。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后续发酵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因秸秆过长或水分过多而导致发酵不充分的问题。合理的预处理不仅能够加快腐熟速度,还能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风险,从而保障蔬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微生物菌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剂是保证玉米秸秆高效腐熟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标准建议,应优先选用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专业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含有能够促进纤维素分解的高效微生物群落。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稀释并均匀喷洒于处理好的玉米秸秆上,同时配合适量氮肥以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条件。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腐熟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4. 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施用方法,标准提出了“分层铺设”的原则,即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土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分层铺放在菜地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压实。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环境,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秸秆降解进程。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免过度堆积导致局部缺氧现象发生,影响腐熟效果。
5. 效果评估与监测
为了验证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实际成效,标准要求定期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主要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水平以及重金属残留状况等方面。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收集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的信息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及时调整优化技术方案,还能为今后更大规模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总之,《DB15/T 3205—2023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解决方案,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农业生产者如何有效处置大量废弃玉米秸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现代农业向更加绿色低碳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