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鸭场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免疫接种、监测与诊断、疫情报告与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规模化鸭场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mbusu Virus Disease in Large-scale Duck Farms (DB3707/T 101-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7T 101-2023 规模化鸭场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是针对规模化鸭场坦布苏病毒病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疫苗免疫
规程明确指出,疫苗免疫是防控坦布苏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对种鸭和商品鸭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具体来说,种鸭应在产蛋前进行两次免疫,间隔2-3周;商品鸭则在14日龄左右进行首免,在35日龄左右进行二免。此外,还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和抗体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方案。
二、关于生物安全
规程强调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鸭场,所有进入人员需经过消毒处理;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场内运输车辆须定期清洗消毒;定期对鸭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饮水系统、料槽等易污染部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不同批次鸭群混养;做好死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三、关于监测与预警
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ELISA等方法测定鸭群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病原学检测则采用RT-PCR等技术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当发现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或出现阳性病例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紧急防控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
以上这些条文体现了该规程在疫苗免疫、生物安全以及监测预警方面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有效防控坦布苏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