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无人机选择、药剂选择、作业条件、操作要求、安全与环保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利用无人机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作业。
Title:Potato Late Bligh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Using Dr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7T 54-2023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技术规程》是云南省普洱市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防治前准备、作业实施到防治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对无人机防治技术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防治前准备方面,标准要求根据田间调查结果确定防治时间和区域,确保精准施药。同时,需检查无人机设备状态,包括电池电量、喷洒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正常运行情况。此外,还需准备适宜的药剂并进行稀释处理,确保药液浓度符合要求。
在作业实施环节,标准强调了飞行高度、速度和喷洒量的控制。无人机飞行高度应保持在2-3米之间,飞行速度控制在3-5米/秒范围内,以保证药液均匀覆盖植株表面。喷洒量则需根据作物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调整,通常每亩喷洒量为1-1.5升。
防治后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标准指出需要记录作业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以及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后续评估防治效果。同时,还应关注环境影响,避免药液飘移造成非目标区域污染。
该标准特别提到,在选择无人机时要优先考虑具备智能避障功能的产品,以降低操作风险。对于药剂的选择,应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出现药害或抗药性问题。
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