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泽山葡萄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泽山葡萄的生产与管理。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Dazeshan Grapes - Part 1: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大泽山葡萄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B3702/T 24.1-2023)是青岛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大泽山葡萄的种植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大泽山葡萄的适宜生长环境。要求土壤类型为壤土或砂壤土,pH值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些条件确保了葡萄能够获得良好的营养吸收和水分保持能力。此外,产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对根系造成损害。
2. 栽培方式与密度
推荐采用棚架式栽培方法,行距设定为3米至4米,株距为1米至1.5米。这样的布局不仅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操作,还能有效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果实品质提升。同时,强调了定植前要进行充分的土壤改良工作,包括深耕和施加基肥等措施。
3. 水分管理
灌溉制度是影响葡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建议采用滴灌或渗灌的方式进行节水灌溉,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浇水量。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防止裂果现象发生。另外,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病害发生。
4. 施肥原则
施肥应遵循“平衡施肥”的原则,即氮、磷、钾比例合理搭配。每年至少施用一次基肥,通常在秋季采收后进行,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主要来源。追肥则可根据植株长势灵活掌握次数和用量,但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肥害问题。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大泽山葡萄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标准提倡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卫生管理以及适时喷洒生物农药等方法。特别指出要重视霜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的早期预防,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扩散范围。
6. 果实采收
关于果实采收时间的选择,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当果实达到规定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时即可开始采摘。具体而言,早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应低于14%,而晚熟品种则需达到16%以上。采收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确保果实完整无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大泽山葡萄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B3702/T 24.1-2023)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大泽山葡萄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它不仅有助于维护大泽山葡萄的品牌形象,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