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黄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栽培设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桑黄的人工设施栽培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Phellin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108T 73—2023《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桑黄在设施条件下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桑黄”是指寄生于桑树或其他近缘植物上形成的子实体,“设施栽培”则是指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的栽培活动。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术语。
二、环境条件
1. 温度:栽培室温度应保持在15℃-30℃之间,这是桑黄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70%。适宜的湿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并防止病害发生。
三、培养基质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麸皮、石膏粉等辅料混合均匀后装袋灭菌处理。合理的配比可以促进菌丝体快速定殖并积累营养物质。
四、接种与管理
1. 接种前需对培养室彻底清洁消毒,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优质菌种接入培养袋内,确保每袋接种量一致;
3. 定期通风换气,观察长势及时调整温湿条件;
4. 注意防治杂菌污染,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处理。
五、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且颜色变为深黄色时即可采收。过早采摘会影响品质,而延迟则可能导致老化降解。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其他部位。
六、包装贮藏
新鲜采摘后的桑黄应及时清洗晾干,然后按照规格分级包装入库保存。低温冷藏能够延长保鲜时间,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遵循此规程可有效提升桑黄设施栽培的成功率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