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辉腾原杂花苜蓿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整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辉腾原杂花苜蓿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itengyuan Mixed Flower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辉腾原杂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DB1507T 95-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辉腾原杂花苜蓿的种植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种子质量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播种的种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这意味着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都需符合严格要求。例如,种子的净度应不低于96%,发芽率不得低于8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幼苗的成活率和后续生长状况,因此在选择种子时务必仔细检查相关检测报告。
播种期与方式
根据标准推荐,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较为适宜。春季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而秋季则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种安排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促进种子萌发。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者撒播,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播种深度适中(通常为1.5至2厘米),并且覆土均匀。
肥料施用
标准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在基肥方面,每公顷应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0吨,并配合施加磷钾肥以满足植物初期生长需求。追肥则应在第一次刈割后进行,此时可适当增加氮肥的比例来促进再生。值得注意的是,肥料施用量需依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管理,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及病残体;选用抗病品种作为栽培对象;以及采用生物制剂或低毒高效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此外,还建议建立预测预报系统,提前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从而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控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辉腾原杂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对种植过程进行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产量并保证产品质量。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并遵循这一标准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