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麦与红芸豆带状间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燕麦与红芸豆带状间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Oat and Red Kidney 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438-2023《燕麦与红芸豆带状间作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燕麦和红芸豆的带状间作栽培技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张家口市及类似生态条件地区的燕麦与红芸豆带状间作栽培。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确保了技术措施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二、术语和定义
1. 带状间作:在同一田块内,按一定宽度比例交替种植两种作物的方式。本标准中燕麦与红芸豆的比例为2:1或3:1。
2. 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实现产量最大化。
三、品种选择
1. 燕麦应选用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的品种,如坝莜1号等。
2. 红芸豆应选择抗病虫害、耐旱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冀红芸豆1号等。
解读: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表现和最终产量。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降低生产风险。
四、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春播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条播,行距为40厘米,穴播时每穴播种量为3-5粒。
3.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解读:播种时间和方式直接影响作物的出苗情况和后期管理难度。合理的行距和播种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为高产奠定基础。
五、田间管理
1.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适时适量施用。
2. 灌溉: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及时灌溉,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
3. 中耕除草:在幼苗期和开花期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作业,防止杂草竞争养分。
解读:科学施肥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合理灌溉则保证了作物的水分供应,而及时的中耕除草则是保持良好田间环境的重要手段。
六、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2.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解读: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七、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间:燕麦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红芸豆应在荚果变黄、籽粒变硬时采收。
2. 储藏条件:将收获后的农产品晾晒至安全含水量后入库储存,注意通风防潮。
解读:适时收获不仅能保证产品的品质,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的储藏方法则能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失。
总之,《燕麦与红芸豆带状间作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储藏等多个环节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为实现燕麦与红芸豆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