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监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防火检查与巡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及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辖区内监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Title:Fire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rison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48-2023《监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是上海市发布的关于监狱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监狱场所”、“消防设施设备”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消防设施设备”是指用于预防、检测和扑救火灾的各种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消火栓等。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标准的要求,监狱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职或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每个区域都需指定一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日常的防火巡查及应急处理工作。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培训与演练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以及初期火灾扑救方法。
防火检查与隐患排查
对于监狱场所而言,由于其特殊性质,在进行常规防火检查时需要更加细致入微。标准特别强调了对电气线路、易燃物品存放区等重点部位的定期检查频率。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点,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并记录存档备查。同时,建议引入智能化监控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标准要求各监狱单位必须编制详尽有效的应急预案,并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实战演练。预案内容应该涵盖报警程序、疏散路线、救援方案等多个方面,确保在真实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有序撤离。
特殊环境下的消防安全
考虑到监狱内部可能存在高危区域(如高压电器间)或者封闭空间(如监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比如,在高压电器间内不得堆放任何可燃物;而对于监舍,则要求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烟雾探测器,并保持良好状态。另外,对于使用明火作业的情况,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全程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监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普通建筑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还结合了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针对性强的规定。这有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抗灾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希望各相关单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