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低温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采集、风险评估方法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低温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Risk Censu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 Part 5: Low Tempera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637.5-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5部分:低温》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低温灾害的风险普查工作。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低温灾害的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它规定了低温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收集、风险评估方法和成果表达等内容。
2. 术语和定义
- 低温灾害:是指由于气温异常下降导致的农业减产、基础设施损坏等危害事件。
- 风险评估单元:指在空间上划分的小区域,每个单元具有相对一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3.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应包括历史低温事件记录、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具体要求如下:
- 历史低温事件记录应涵盖过去30年的低温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
- 地理信息数据需包含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环境信息。
-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涉及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要素。
4.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
- 危害识别:确定低温可能引发的具体危害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 暴露度分析:评估区域内受低温影响的对象数量和分布情况。
- 脆弱性分析:评价对象对低温灾害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 风险计算:通过公式R = H × E × V(R为风险,H为危害,E为暴露度,V为脆弱性)来量化风险水平。
5. 成果表达
风险评估结果应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示,并附带详细的文本说明。地图中应标注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划,如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同时,还需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数据来源、评估方法、结果分析及应对建议。
6. 实施与管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低温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普查完成后,应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DB34/T 4637.5-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5部分:低温》的重要条文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