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政务数据脱敏的技术要求、脱敏流程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政务部门在进行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共享和发布等环节中的数据脱敏工作。
Title:Government Data - Part 2: Desensit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631.2-2023《政务数据 第2部分:脱敏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为政务数据的脱敏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分类与分级
标准明确规定了政务数据应根据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和保密数据三个级别。每一级都有相应的脱敏要求:
- 公开数据:可以直接对外发布,无需特殊处理。
- 内部数据:仅限于内部使用,需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基本脱敏。
- 保密数据: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需进行全面加密处理。
脱敏方法
标准提出了多种脱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替换法:用虚构数据替代原始数据,如将身份证号替换为随机生成的字符串。
- 掩码法:保留部分数据特征,隐藏其余部分,例如只显示手机号的前三位和后四位。
- 扰动法:在不改变数据整体分布的情况下,对数值型数据进行微小调整。
- 加密法:使用特定算法对数据进行不可逆变换。
技术实现要求
对于技术实现,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
- 实时性:脱敏操作应当能够支持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
- 可追溯性:所有脱敏过程都必须记录日志,确保操作可追溯。
- 安全性:采用的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测试与评估
为了保证脱敏效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标准还规定了测试与评估的具体步骤:
- 功能测试:验证脱敏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 性能测试:检查系统在高负载下的表现。
- 安全测试:确认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内容是DB34/T 4631.2-2023标准中的核心部分,理解和应用这些条文有助于提高政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效率。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