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鲤人工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选择、催产、孵化、鱼苗培育等环节的技术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黄河鲤的人工繁育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Yellow River Car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4611-202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黄河鲤的人工繁育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亲鱼的选择与培育:标准要求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需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具体而言,雌性亲鱼体长应在35厘米以上,体重在750克以上;雄性亲鱼体长应在30厘米以上,体重在500克以上。亲鱼的年龄通常为3至5龄,这样的选择可以确保亲鱼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亲鱼培育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水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并定期投喂高质量饵料以保证其健康状态。
关于催产:标准指出,当水温稳定在20℃至28℃之间时可进行催产操作。采用LRH-A2作为催产剂,剂量为每千克体重雌鱼使用4微克,雄鱼减半。注射方式为两次注射,首次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3,间隔时间为8至12小时后再注射剩余剂量。催产后的观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亲鱼出现追逐行为即表明即将产卵,此时需要及时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中。
对于孵化管理:受精卵放置于孵化环道内,水流速度应控制在0.1米/秒左右,确保水流畅通但不至于冲散卵粒。孵化期间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最佳孵化温度为22℃至26℃。每日清理环道内的杂物和死卵,防止病原菌滋生影响存活率。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专业解析,希望对从事黄河鲤人工繁育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