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凤丹的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凤丹的生产和加工。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Feng D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是安徽省关于凤丹种植和加工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凤丹的种植区域应位于安徽省的特定地理范围内,并要求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或红壤,pH值在5.5至7.5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些条件确保了凤丹能够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其品质。
其次,在栽培技术上,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每亩种植密度应在2000株到3000株之间,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的病虫害问题。此外,还要求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以保持品种纯度。
再者,关于采收时间,标准指出最佳采摘期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此时收获的凤丹种子饱满度高,含油量也达到峰值。同时,对于不同用途的产品如药用或食用,采收后的处理方式也有相应规定,比如药用型需经过清洗、晾晒等步骤;而食用型则需要进一步加工成粉末或者提取精油等形式出售。
最后,在质量检验部分,标准设定了多项指标来衡量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其中包括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杂质比例不得高于2%,以及总灰分含量控制在4%以内等硬性指标。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并维护“凤丹”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