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草龟苗种温室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设、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草龟苗种的温室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Turtle Seedling Greenhouse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草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龟类之一,其苗种的温室养殖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推广。DB34/T 2714-2023《中华草龟苗种温室养殖操作规程》为规范养殖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一、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温室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通风条件。具体来说,温室的透光率不得低于60%,室温需维持在25℃至30℃之间,昼夜温差不宜超过3℃。这一规定旨在模拟中华草龟自然生长的温度环境,确保其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同时,温室内的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以防止龟体皮肤干燥引发疾病。
二、苗种选择与投放
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率。标准强调,选择健康无病的中华草龟苗种至关重要。具体要求包括:苗种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体重不低于5克,且外观无畸形、无外伤。此外,苗种来源应具有合法资质,确保种质纯正。投放密度建议每平方米不超过100只,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苗种生长。
三、饲料投喂管理
合理的饲料投喂是保证苗种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标准提出,饲料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可选用鱼肉、虾肉等动物性饲料,同时搭配适量植物性饲料如水草。每日投喂次数为2次,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控制在苗种体重的5%-8%之间,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另外,定期更换饲料种类有助于满足苗种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
四、水质调控与疾病防控
良好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基础。标准要求每周至少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并使用过滤设备保持水质清洁。对于病害防治,标准提倡预防为主,定期消毒池塘及工具,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滥用药物,以免造成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中华草龟苗种温室养殖操作规程》从环境、苗种、饲料到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为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遵循这些标准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率,还能有效保障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