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工程中抗裂密实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地下工程中抗裂密实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elf-waterproofing of Crack-resistant Dense Concrete Structures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下工程抗裂密实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应用规程》(DB34/T 4581-2023)是一部专门针对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规范。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材料选用方面,第5.1.2条规定了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同时,第5.1.3条要求掺合料的使用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并且需经过试验验证以保证其与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减少收缩裂缝的发生几率。
其次,在配合比设计上,第6.2.1条强调了水胶比不宜大于0.45的原则。通过降低水胶比,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还能显著提升其抗渗能力和抗裂性能。此外,第6.2.2条指出砂率宜控制在38%~45%之间,这对于优化骨料颗粒级配、改善拌合物工作性以及防止泌水离析现象都至关重要。
再者,关于施工工艺,第7.1.3条明确规定了振捣时间应不少于20秒且不超过30秒。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频率有助于消除气泡,使混凝土更加均匀致密。另外,第7.2.1条提到养护期间的日平均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持续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适当的温度条件和足够的时间可以让混凝土充分水化反应,达到预期的设计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在质量检验环节,第9.1.1条指出每批次生产时都必须抽取试样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抗渗压力等指标。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混凝土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第9.2.1条则进一步明确了当出现不合格项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找原因,直至整改合格为止。
综上所述,《地下工程抗裂密实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应用规程》(DB34/T 4581-2023)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交付全过程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为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推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