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的管理要求、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范工程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Prevention Engineering of Museums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558-2023《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管理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等核心概念。例如,“安全防范工程”被定义为以维护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为目的,通过人力防范、实体防范和技术防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综合防护体系。这部分内容有助于统一各方对于相关工作的理解,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部分,强调了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安全防范系统的配置方案。其中提到:“一级风险部位应设置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等功能齐全的安全防范系统”。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具有极高价值或面临重大威胁的区域,必须采用全面且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其安全性。
施工要求
关于施工环节,标准指出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设备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注意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此外还特别提到,“所有线路敷设应当整齐美观,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这不仅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涉及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验收与调试
在验收阶段,要求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施是否符合要求、软件功能是否正常工作等内容。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予以通过验收。另外,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还需要进行至少72小时连续试运行测试,期间不得出现任何故障。
运行维护
最后,在日常使用期间也需要定期对各子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镜头、校准传感器灵敏度等操作。同时还要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每次检修情况,便于日后追溯问题根源。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联系原厂售后服务团队协助解决。
以上就是基于DB34/T 4558-2023《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管理规范》所作的一些关键点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