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食用向日葵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储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盐碱地条件下食用向日葵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ible Sunflower in Saline-Alkali 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243—2023《盐碱地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在盐碱地种植食用向日葵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关于土壤条件的规定。规程指出,盐碱地的pH值应在7.5到8.5之间,含盐量不得超过0.6%。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土壤具备适宜向日葵生长的基本条件。过高的pH值或含盐量会抑制向日葵根系发育,影响养分吸收。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规程建议选用耐盐碱能力强、抗病性好的品种。如“晋葵杂1号”等,这些品种经过试验验证,在盐碱环境下表现优异。选择适合的品种是保障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再者,关于播种环节,规程要求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覆膜宽度为90-100厘米,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这样的布局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浓度,并且便于机械化作业。同时,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肥料施用方面,规程强调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具体用量根据地块肥力情况确定,但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追肥则需在开花初期进行,可喷施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
病虫害防治也是规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规程提倡采用物理、生物方法预防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例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设置防虫网阻隔害虫侵入,必要时才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
最后,在收获管理中,规程明确当植株茎秆变黄,叶片枯萎脱落,花盘背面呈现黄白色时即可开始收获。机械收割时注意调整割台高度,避免损伤葵花籽。
以上是对DB14T 1243—2023部分核心条款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盐碱地向日葵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