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形状建模中属性扩展的信息表示方法、数据结构及语义定义。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形状建模的信息交换、存储和互操作性实现。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hape modeling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 Part 6: Attribute extension repres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SCGS 305002-2024《信息技术 形状建模信息表示》的第6部分中,新增了关于属性扩展表示的相关规定。这部分内容主要解决了在复杂形状建模过程中,如何更灵活地描述和管理模型的非几何属性的问题。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属性定义、数据结构以及标准化接口等方面进行了显著改进。
以“属性扩展表示”为核心,我们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新增的属性元数据框架。这一框架允许用户自定义属性类型,并通过统一的方式记录这些属性的相关信息,如名称、单位、描述等,从而提高模型数据的可读性和互操作性。
属性元数据框架的应用方法
首先,在使用属性元数据框架之前,需要明确所需扩展的属性及其特性。例如,对于一个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的墙体对象,可能需要扩展诸如材料强度、隔热性能等属性。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定义属性:确定每个属性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属性名称、唯一标识符、所属类别、数据类型(如字符串、数值)、单位等。
2. 创建元数据记录:利用标准提供的模板或工具,将上述信息录入到属性元数据记录中。确保每项属性都有完整的元数据支持,以便其他系统能够理解其含义。
3. 集成至模型:将已完成的元数据记录嵌入到具体的形状建模文件格式中。这一步骤通常涉及修改现有的模型生成软件或者开发新的插件来实现自动化处理。
4. 验证与测试:完成集成后,应对整个流程进行验证,检查是否所有属性都能正确显示并被外部系统识别。此外,还需考虑性能影响及兼容性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利用TSCGS 305002-2024第6部分提供的属性扩展表示功能,不仅增强了模型的信息表达能力,还促进了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协作效率。这对于需要高度精确且多样化属性描述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比如建筑设计、工业制造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