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克氏原螯虾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Red Swamp Cray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61-2023《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龙虾的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
标准指出,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方。池塘面积建议在5-20亩之间,水深保持在0.8-1.5米。池塘底部需平整,并配备进排水系统,确保水质良好且便于管理。
苗种选择
苗种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标准要求选用健康、活力强的苗种,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体重约0.5克左右。同时强调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携带病害的苗种。
饲养管理
饲养过程中,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推荐使用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的配合饲料,并根据季节调整投喂量。春季每日投喂两次,夏季增加至三次,秋季减少为一次。此外,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溶解氧浓度在4mg/L以上,pH值控制在7.0-8.5之间。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建议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消毒池塘、监测水质变化以及及时隔离患病个体等措施。对于常见疾病如烂鳃病、肠炎等,应采取针对性药物治疗,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收获与运输
当小龙虾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收获。标准提出采用网具捕捞方式,尽量减少对虾体损伤。运输前需将虾暂养一段时间以排除体内污物,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温度并提供充足氧气,确保成活率。
通过遵循这些条文,养殖户可以更好地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小龙虾养殖,从而获得更高产量和更优品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