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养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Saline-Alkali 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9/T 1244-2023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建设技术规程》是针对江苏盐城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关于土壤改良
规程中明确要求在建设前必须对盐碱地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1.采用深翻耕作法将表层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翻入深层,降低表土盐分浓度;2.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3.设置地下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多余水分防止返盐现象发生。
二、植物选择与配置
根据盐碱地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规程推荐了适宜种植的树种组合方案。如重度盐碱区可选用耐盐性强的白蜡、国槐等乔木搭配沙棘、胡杨等灌木;中度盐碱区则以银杏、栾树为主,辅以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色块植物;轻度盐碱区可以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樱花、玉兰等品种。同时强调要注重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绿化格局。
三、养护管理措施
规程特别指出后期维护至关重要,提出\"三分种七分管\"的理念。一是定期监测土壤含盐量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灌溉策略;二是每年春季开展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工作,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三是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生物防治手段替代化学药剂喷洒,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这些内容体现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当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